中國在初級生產要素上優勢明顯,其中對于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來說,大的比較優勢即勞動力優勢。冶煉設備
目前,中國仍是世界上具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地區,短期這種優勢仍將持續。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報告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低工資新興經濟體仍是世界上具成本競爭優勢的地區,我國制造業雇員工資水平處于較低位置。
但考慮生產率的因素,優勢并不如工資差距大,中國的單位勞動成本為美國的40。此外,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在很長時間內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處于很高的水平,并且2005~2015年期間,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但優勢在逐漸縮小。
另外,資源要素稟賦優勢在弱化,對資源的依賴降低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同時,我國的土地和其他能源資源價格的上升削弱競爭力,但教育的發展促進勞動力供給的結構出現明顯改善,技術創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在自主研究與開發(R&D)方面,我國制造業企業自主開發能力薄弱,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國際市場競爭需要,近年來我國對研發的資本投入逐年增加。
在機械、通訊設備、軟件行業,我國市場需求廣闊,并且快速增長。整體而言,國內需求具備國際代表性,如我國工程機械、造船、機床行業具備國際代表性。目前,我國客戶還不夠挑剔,但要求正在提升。由于多數產業在世界并不,造成低端產業提前飽和、產業供應不足的局面,使產業創新、產業升級壓力大,迫使企業從本土走向國際市場。
整體而言,機械制造、通訊設備及其他相關產業都已經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優勢,而且國際競爭優勢在提升。如:中國黑色、有色金屬加工行業初具國際競爭力,國內鋼鐵價格、鋁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中國海運、造船行業具備很強的國際競爭優勢;中國芯片制造行業快速崛起,通訊設備行業已經開始在逐鹿世界通訊市場。
中國制造業已經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已走上了自主創新、品牌經營、海外投資、海外影響的國際化道路,將競爭的舞臺移向國際市場。我國造船行業早已國際化,工程機械行業出口快速增長,通訊行業大舉進入海外市場,軟件外包業務快速成長。
在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部分中國制造業公司中,許多公司對企業戰略的制定也是格外重視。例如中興通訊,就分別在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成本、差異化、質量、國際化、品牌和物流等八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波特的
競爭理論中,還特別強調競爭對手的表現。中興的競爭對手華為公司,總部就是在同一座城市不遠的地方。業內就有評價說,如果沒有華為公司,中興通訊不可能保持著活力。正是因為兩家公司都被對方確立為一個追趕或努力擺脫的標桿,才使得兩家公司有如此讓業界感到震撼的發展速度。
政府高度重視自主創新,把自主創新提升到
戰略的高度。2005年12月,《
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頒布,提出把自主創新作為未來科技發展指導方針的核心思想;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一條主線,并在科技體制改革、科技投入、擴大開放等很多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
“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
戰略,將自主創新作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優勢企業。
2023-06-26
2023-06-16
2023-06-06
2023-05-30
2023-05-23
2023-05-16